2025年暑期甫智方舟公益支教與青少年交流活動

2025年暑期甫智方舟公益支教與青少年交流活動

2025年07月22日

為促進內地與香港青少年之間的交流和理解、助力教育資源均衡發展,香港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金會(下稱本會)與清華大學,以及曾憲備慈善基金等一同主辦「2025年暑期甫智方舟公益支教與青少年交流活動」。活動組織了40名香港學生於2025711日至19日前往北京及河南進行學習交流,其中15名的香港學生是本會在第一屆情繫中華香港青少年作文暨朗誦大賽中挑選出的優秀學生,活動期間,參與的學生在各學校、各機構帶隊老師及清華大學學生隊長的帶領下,在北京市、開封市開展了為期九天的公益支教與交流活動。



628日,在活動在出發之前舉行了簡介會,由帶隊老師向參加的學生以及學生家長簡介整個活動的行程以及注意事項,簡介會結束後,學生們分組進行了破冰活動。


712日在清華附中舉行了活動啟動儀式。本會及清華大學共青團委員會、香港曾憲備慈善基金、清華附中及少年警訊均有派代表出席是次啟動儀式。當日下午參與學生到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及圓明園進行參觀。

713日,參與學生在清華大學學生隊長、清華附中隊員的帶領下走進清華大學,出席清華大學招生辦對港招生講座,並參加模擬聯合國大會開闊國際視野。

714日,參與學生上午參觀聯想集團,下午參觀京東方歷史展覽館。並於傍晚前往河南開封。

71518日在清華大學學生隊長的帶領下,分成小隊與開封二十五中的中學生開展公益支教與交流活動,並在當地老師的帶領下赴開封博物館、和園農業基地研學實踐。活動安排香港中學生、清華附中學生,分組前往開封學生家中交流及晚餐。

 


718日晚上,一眾同學及老師舉辦了聯歡會,同時甫智方舟代表向一眾參與同學頒發參與證書。


在此期間同學們都學習到不同知識,同時亦對祖國過去的歷史及未來的發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本會邀請參與的學生在交流活動完結後都感覺獲益良多。以下為部份同學的感想節錄:

 

回望這段中原之行,留在我記憶深處的不僅是是相機里定格的黃河落日、古城牆影,更是那些溫暖人心的瞬間:星光下的歌聲、深夜裡的暢談、困境中的援手。這些經歷讓我明白,真正的文化交流從來不是單向的知識傳遞,而是心靈的相互觸動。當中原的厚土遇見香江的活水,生長出的不僅是友誼之花,更是對中華文明更深層次的理解與認同。當離開這片紅土地時,我明白:最好的旅行不是到達,而是帶著滿滿的收穫重新出發。最美的風景不僅在眼中,更在理解與感悟之後的心間。

------洪晨曦 東華三院甲寅年總理中學


初抵清華附中,一切都帶著新鮮勁兒。從北京西站與夥伴們相遇,懷揣期待乘大巴前往,到踏入清華附中宿舍,新奇感瞬間湧上心頭。中清華食堂的第一餐,煙火氣里,旅程正式開啟。上午的啟動儀式在水木講堂舉行,大家從陌生到逐漸熟悉,團隊凝聚的力量,像悄然生長的藤蔓,慢慢纏繞心間;午後奔赴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參觀,前沿科技的魅力,拓寬了視野,讓我看到知識應用於實踐的無限可能;傍晚漫步圓明園,腳踏古老磚石,歷史的厚重撲面而來,而園林精巧的設計、別緻的景致,又與這份厚重奇妙交融,觸動心靈。

------郭思敏 東華三院李嘉誠中學

 

開封博物館則為我們打開了歷史的畫卷。《清明上河圖》裏的市井繁華、古代天象台的精妙絕倫、宋瓷的溫潤光澤,無聲訴說著汴京「八荒爭湊,萬國咸通」的盛世氣象。實驗室裏的理性探索與博物館中的歷史迴響,交織成此行最豐厚的底蘊。

------孫佳希 東華三院甲寅年總理中學

 

甫智方舟」遊學之旅,是我人生中一段難忘的經歷。「真正的智慧不僅來自書本,更源於對現實生活的深刻體察與人際交往的真誠歷練。」我無比感謝此次機會,它讓我在知識的海洋中暢遊,在文化的交流中成長。我不僅學到了豐富的知識,更培養了國際視野、批判性思維與跨文化交流能力。同時,我也深刻認識到,無論是科學研究還是文化傳承,都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肩負起責任,不斷探索,不斷前行。

------黃爍 東華三院黃鳳翎中學


七天時間  ,兩地師生朝夕相處。從最初的陌生拘謹,到後來的默契配合,大家建立了真摯的友誼。備課時的熱烈討論,課堂上的精彩互動,聯歡會上的歡聲笑語,都成為珍貴的回憶。這次活動不僅是一次教學實踐,更是一次文化交流。參與者們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收穫了成長。不同地域的教育理念在這裡碰撞融合,為未來的教育合作開闢了新可能。相信這段經歷會成為所有參與者人生中難忘的一頁。

------陳家偉 保良局朱敬文中學


作為小老師,我為當地同學講解了粵劇和音樂知識。當我示範粵劇的唱腔時,同學們都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示範《帝女花》選段時,有位同學甚至跟著哼唱起來。這種對傳統文化的珍視讓我意識到,藝術確實是跨越地域的心靈橋梁。課後,幾位對音樂特別感興趣的同學還主動找我交流,我們一起討論了兩地音樂的異同,這份熱情讓我非常感動。

------蔡宛諺 聖保祿學校(中學部)

 

這段遊學,是行走的課堂。我穿梭於名校、企業、古城間,在知識汲取中開闊視野,在交流協作中提升能力,在文化浸潤中厚植情懷。它讓我看到世界的廣闊,明白成長不止於書本,更在體驗與交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此次實踐,是成長的階梯,激勵我未來以更開放的心態、更飽滿的熱情,奔赴新旅程,擁抱無限可能

------莫子賢 東華三院李嘉誠中學


清華園的晨霧裏藏著最生動的課堂。模聯討論「人工智能的管控」時,三地同學輪流發言立場觀點。講座結束後,頭髮花白的教授帶著我們在清華園散步,聲音溫和,講述著這裡的歷史。炙熱的陽光穿過大禮堂的穹頂,把所有人的影子疊成一團,像株正在拔節的樹。漫步在荷塘邊時,開封的同學指著荷葉說:「咱們老家的池塘也這樣。」我望著她眼裡的光,忽然想起香港的維多利亞港——原來不同的水土,能養出同樣柔軟的牽掛。 

------王語淇 樂善堂梁銶琚書院